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201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大公访谈,我是主持人周楠。今天来到节目中的是全国人大代表、乌海市的市长侯凤歧,侯市长您好,首先欢迎您做客大公报,请和各位网友认识一下。
侯凤歧: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我注意到,乌海市现在是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获得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这样一个城市,那首先请侯市长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国家智慧型城市?
侯凤歧:乌海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城市,也是一个资源型的工业城市,从1958年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到1976年正式成立地级乌海市,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程了。三十多年来,乌海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的变化。那么在这个乌海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个过程,那么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对互联网,包括信息的这种快速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巨大影响,我们把这个信息化也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乌海现在我们所做的主要的工作实际就是一个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那么信息这一块,它要改变世界,改变经济社会,对乌海来说,也是相融在一个网络之中,所以我们市委市政府对这个信息工作特别重视。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和国家测绘总局的地理信息研究所合作,然后在乌海做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包括数字城市这些工作。实际这些工作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那么数字城市再向前发展一步,就是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该说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工程或者基础性的工作,那么智慧城市是一个新的理念,是一个更综合、更全面的,它不仅是要把我们的城市的主要要素,包括它的经济、社会,包括它的民生、包括我们社会生活、包括政府与公民、公民与公民、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包括企业,通过互联网,通过信息手段大家互联互通,真正地形成一个以信息为载体、为平台、为纽带的一个互联互通的一个城市,就是全方位地、全面的一个信息化过程。
国家建设部最近在全国推出第一批智慧城市名单,我们乌海也很荣幸地被批准为第一批智慧型城市示范试点。
主持人:所以这更多的可能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的概念是吗?
侯凤歧:对,现代化城市的概念,它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是我们一个全新的理念,也是我们未来要努力所做的工作。
主持人:那今年侯市长参加两会带来的议案是否跟这方面的有关呢?
侯凤歧:我带来的议案、建议主要是两块:第一块就是说发展到现在,乌海已经是城市化率达到了95%,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现代化的概念中,那么我们乌海从1958年,随着煤矿、随着石灰石资源的开发,随着包兰铁路的修通,包干的建设,然后有了两大矿务局,1976年城市成立了地级乌海市。我们整个做这几十年的工作,实际都是在做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做一个城镇化的过程。因为种种的历史因素,所以它一开始就是一个城市,是一种新兴的资源型的工业城市,所以农牧业人口相对地比较少。到了2004年的时候,我们这个城市的人口,农民这一块全市大致是6万人户籍,所以当时市委市政府做出一个英明的战略性的选择,就是对全市的农民也事先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率先地改为叫城市居民,农业居民这个概念,就是改成了城市的户口。但是实际上改户口这是万里长城走出了第一步,或者叫一个敲门砖,就进了门了。真正的要是一个城市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且它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关键,但是它只是走了第一步,更主要的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你比如要涉及到城市的规划和农村的规划,涉及到基础设施,涉及到各种资源和要素整体的一体化。比如老百姓的养老,如果一个农民在农村,它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线就是土地,所以中国的土地制度现在坚持30年不变,或者更长时间不变,确保它的这个所有权,农民所有、集体所有这一块。那么他进了城以后,他最后的一道保障线就是社保,或者是低保,或者是就业,或者是教育,或者是医疗,包括住房,是一系列的问题。一个人你比如女的是从18岁到55岁,这个过程主要是就业问题,男的18岁到60岁,主要的也是一个就业问题,那么我们把就业放在优先的、积极的这种战略,然后首先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在城市里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比较体面的、比较好的收入,这样才像市民,才比较中意。
第二块就是要解决住房问题,所以我们就通过政府补贴,包括政府在整体拆迁过程,拆一平米农民的房子,按当地的价格算,就是土木结构的300多块钱,砖混结构的500多块钱。但是我们给城里同样一平米房子,拆一平米的副房给0.4、0.6的主房,这样使农民在城里有了住的地方,有了居住的场所。但是一个农民他要居住到城里,我算过一笔帐,大致水费、电费、物业费,也就是卫生费,再加上天然气,做饭,然后取暖,有线电视,这六项,住一个65平米的房子大致在我们现在的物价水平条件下需要3600到4500块钱。所以农民要居住这种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必须要有现代的收入来保证,所以他要有稳定的一个工作,一个差不多的一个工资水平,这样才能在城市里能住得起这个楼房,不仅要买得起楼房,而且要住得起楼房,住得起楼房比买得起楼房实际是更难的。
再一个农民进城以后,他要有一个低保,包括失业保险,包括工伤保险这些意外的情况下要有一种保障,有一种安全、可靠。再一个低保这一块,我们现在确实农民也是享受了城市居民的这种低保。这样通过这种低保,通过社保,社保这一块我们现在全部是加入的,因为城乡一体化了,全部加入的是城镇职工的社保,通过干部捐款,通过财政补贴,通过农民自己承担一块,多方面、多渠道,使农民现有的18到55岁,18到60岁的加入社保体系更多的人。那么60岁以上的老人,也能够加入城镇职工社保,这样他才能在城里去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
那么中小学我们现在幼儿园这一块主要是政府办,公办,它是一种公益性的,政府不只要主导,而且政府要搭主体,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这个我们比国家政策早个三两年,所以我们现在有四十多所公办的幼儿园,小孩0到3岁。那么小孩6岁、7岁上了小学以后,一直到高中了,我们乌海市也是内蒙古现在全自治区,不仅是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而且是高中也免费了,对少数民族学生还有一些住的,住宿和交通的补贴,就是更优惠一些。那么比如农民的小孩如果要是上我们当地的职业学院也是免费的,这样使他在3岁到6岁,或者6岁、7岁到18岁的过程受到一个很好的教育。
但是医保这一块实际上也是离不开的,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幼,还是什么民族,什么种族,这是一生离不开的。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新农合整合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去,农民交的是新农合的钱,但是享受的是城镇居民的待遇。我们全市综合下来,现在医保普及的面达到了98%左右,我们职工这一块,把门诊,包括城镇居民这一块,现在一般地方就是住院报销,我们门诊也统筹,也报销,这样扩大了范围,把门诊也统筹进来。
再一个就是封顶线,职工这一块是28万,城镇居民这一块是9万,这样就是大致职工这一块能报到80%到85%左右,城市居民这一块能报到70%、75%左右。
然后再一个就是尊重农民的看病选择更好质量、更好的医院,所以尊重农民的选择权,除了本地医院,比如我们呼和浩特,内蒙的大的医院和我们都有约定,也同样享受报销比例。而且最后毕竟有一些特殊的天灾人祸,那么对这些特殊的病号我们每年拿3000万,有一个大病救助基金,对特殊困难的人群,封顶线以后他承担20%或者15%,他承担不了的这一块,由政府来买单,有一个大病救助。
国家国家今年不是要启动医疗保险吗?那么我们也又加了一道安全线,这样就是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那么大病救助这是一个救助的措施,再加一个保险,这样三道防线就确保别因病致贫,因病导致他家里贫困的发生。
所以农民的这种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主持人:不仅仅是把农民上楼或者把户口改了就完成了城镇化了,而且是有很多的相关工作的。
侯凤歧:就业的方面,有楼房住的问题,有房住的问题,而且住得起房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医保的问题、社保的问题,上幼儿园的问题,包括农民进城了,他不仅是生产条件的改善,生产方式的改变,而且也是生活方式的一个改变,也是一种农民的心理和情绪,农民的文化和心态的一个改变,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和艰难的过程,不是那么简单的。
所以需要我们社会管理方面要创新,要改革,需要我们党组织要发挥作用,需要我们加强这种社会建设,或者人们的文化和精神领域的建设,就是精神文明这一块。不然他要从一个农民变为市民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所以中央讲,十八大报告讲,说城镇化的核心实际上人是根本,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对的,它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
主持人:那我们刚刚也注意到,您在刚才也提到,乌海市其实是一个工业型的资源型城市,那在这样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一种问题就是考虑到环境和生态的,和工业发展的平衡问题,对于这一点,您怎么把这两者做到兼顾呢?
侯凤歧:就是说,现在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或者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人和资源的平衡,人和环境的这种平衡、和谐。那么对乌海来说,乌海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对主要的资源是优质焦煤,占了我们内蒙古优质焦煤75%左右。
主持人:所以有很好的发展工业的基础。
侯凤歧:但是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那么我们的资源迟早要用了,那我们怎么样让我们的资源科学地利用,综合地利用,把资源循环地利用,就中央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所以中央这一次温总理的报告最后讲的第一条就是“持续健康”,“要持续发展”,这个是非常关键的。那么资源这一块,我们要把它吃干榨净,要在深加工、全面利用这一块上做文章,这是一块。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这个焦煤资源,包括石灰石利用资源滤节化工这一块,同时这个产业类型又是一个重污染的产业和行业,那么这一块我们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曾经是国务院国家环保部,国家监察部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个挂牌督办的城市,当时由于经济基础,包括产业刚刚起步,所以这个污染确实比较严重。最近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我们历届市委下决心,因为你经济发展为了啥?经济发展了,GDP有了,工资高了,但是你的空气最基本的没有了,那你图的啥、为了啥?所以这样我们就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就是我们大致在几十年的时间,十几年的时间,我们淘汰落后产能,淘汰的中小企业,污染的企业大致统计了有1500多个,这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有的企业有几百万,有的企业有几千万甚至几个亿,都淘汰了。
主持人:那您不担心影响经济吗?
侯凤歧:所以我们现在全部是百万吨以上的,而且是全国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节能减排的标准,安全的标准,这个是在全国是一流的和先进的,包括它的废气,过去被排放的废气,我们联合中石油投了50个亿,然后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间接集成,把它液化成24%的天然气,然后天然气再作为新的动力、新的能源。那么焦炭副产的焦油这一块,我们已经形成了60万吨的加工的能力,有神华的30万吨,有江西景德镇黑猫上市公司的30万吨,我们今年又和上海宝钢,现在是国内做煤化工最好的企业又签了一个协议,再做30万吨,这样就把我们乌海的和周边的焦油资源全部利用了。这样由废变宝,由害变利这么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新的资源。
所以如果说过去我们招商引资上项目,重点是在考虑怎么按资源来换项目,现在我们是按产业链,按产业的系列化这个过程来考虑我们的项目。这样我们才能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它的集中积聚功能,最后才能有核心的竞争力。因为现在你上项目,无论你什么项目,你都是和国内国际 的大市场是一致的,你的起点和标准必须要站在国内一流或者是世界一流的标准上来考虑,不然就很快被淘汰了,很快被竞争的垮台。所以这一块上,我们现在新上的企业,必须是要高起点、高标准,一般的我们要比国家环保部,或者国家发改委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或者是节能减排政策都要搞一个档次或者两个档次,这样国家紧缩一下政策我们还能生存,再紧缩我们还能生存,到的时候那我也有了发展的后劲,发展的支撑和空间了,我再转型也就主动了。
主持人:所以做了一个长远的考虑。
侯凤歧:对,所以如果一上的项目就是落后的,就是低于国家标准的,那迟早是被淘汰。
主持人:好,感谢侯市长给我们分享了您对于乌海市的规划和部署,感谢您作客我们节目,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