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印象03】盘点五首“笑武侠”捧腹神曲

本期介绍

  俗话说歌不离舞,歌舞不分家。在香港的喜剧电影中,逢歌是必有舞相伴的。用歌舞说唱来讲故事的方式,拥有很强的戏剧性。而纵观香港喜剧电影的历史,除了功夫喜剧、动作喜剧等不可复制的经典类型外,曲艺喜剧也呈现出独到的特色。这种将舞蹈、歌曲、喜剧元素融合在一起的表现形式,是香港电影将内地的传统曲艺与好莱坞歌舞片联结之后的产物,具有浓厚的香港本土特色。

  这首风格明快的音乐,是由知名爵士民谣《Washington Square》改编而来,歌曲整体节奏活泼,旋律飘逸,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如果音乐可以称得上是一道风景的话,那么这首曲调可以帮你发现它最美的一面。作为本片中唯一的歌舞片段,音乐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这首曾经在第六届葛莱美音乐节上大放异彩的音乐,结合故事剧情来看,倒也相得益彰。

  片中两人的舞蹈是盛行于美国六十年代的扭扭舞,属于爵士舞的一种。相同的片段也在经典影片《低俗小说》中出现过,本片巧妙的将东方梦幻场景与西方爵士音乐融合在一起,在差异中爆发笑点,这种反精英,恶搞经典的方式是香港喜剧电影融贯中西方文化的典型。

  看过影片《东成西就》的观众不难发现,本片完全是《东邪西毒》的搞笑篇。同样的演员班底,从王家卫换到刘镇伟手里的时候,就注定了电影在风格上的迥异。刘镇伟是香港无厘头喜剧导演的代表,在喜剧创作方面拥有非凡的天赋,原著的武侠理念和传统在影片中都被彻底策反,频繁的调侃经典和意想不到的笑料,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爆笑不止。

  这首歌曲的音乐是改编自我国著名作曲家任光的早期作品《王老五》,黄霑在原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敲打乐器,曲风更显幽默。张国荣与梁家辉这一段表演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先不说梁家辉的精彩反串,就这首歌曲而言,同时兼具了戏曲的韵味和流行歌曲的旋律,表现力更上一层楼,而黄霑的献唱也为本片增添了不少色彩。 

  当黄梅调遇到轻摇滚的节奏,再加上卡拉OK般的轻松演唱,就有了这首经典混搭歌曲《喜相逢》。歌曲改编自黄梅戏经典曲目《夫妻双双把家还》,本意是对自由爱恋的向往,“葡萄老祖”刘镇伟选择这首曲子,用意深厚,该曲将长(zhang)公主与李一凤的心理活动巧妙的串联起来,为最后的圆满结局做了铺垫。

  黄梅调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通俗易懂。经过改编后的曲调更加诙谐,为剧情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片是极少数能将曲艺元素完美融入香港喜剧的电影,加之肆无忌惮的调侃,让整部电影笑料不断。现在来看,还是那么回味无穷。

  香港喜剧电影在近代的发展,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在人们经历过功夫喜剧和无厘头搞笑时代后,香港喜剧片的套路似乎越来越贫乏了,不过,这并不影响一贯以兼容并包为特色的香港喜剧的发展。

  这部影片延续了王晶“电影乱炖”的特点,全明星阵容、诙谐恶搞、欢乐团圆的主题等元素,是本影片的主要特色。片中除了拿以往的段子开涮之外,歌舞部分也是一大亮点。

  这首耳熟能详的音乐,是改编自马来西亚歌手阿牛在初期的作品《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全明星齐上阵,兼以搞笑的造型,夸张的群舞,倒也诠释了“知足常乐”的真正含义。

  在当时惨淡的香港电影市场能出现这样一部片子是香港喜剧的骄傲。无论从票房还是口碑上来说,这部影片无疑是成功的。本片从古代爱情故事着手,很好的与现实融合在一起,这一点是现在很多电影无法与之匹敌的。回到故事本身,本片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让人肃然起敬,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都是出自本片。

  故事在这对主人公初次相遇的宴会上进入正题,陈季常唱的这首《菠菜进行曲》是改编自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虽然歌曲在这种场合下有些不合时宜,但正是这种反差让故事更富有戏剧性。

  • #
  • #
大公网视频部简介

   大公网视频部隶属于大公报大公网,是大公网旗下的一个支持性部门,主要负责对外视频新闻采编、原创节目制作、演播室录制等功能,在大公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制作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线。旗下视频节目包括《一带一路大公谈》、《春山谈话》、《港影印象》、《大公访谈》、《育言》、《国医》、《芬享荟》,音频栏目《晚安香港》、《5分钟读大公报》、《风口》、《不一定》。

   视频部在百年大公的历史上属于一个新兴的力量,主创人员由一群80、90后组成,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在新媒体全球化的语境下,视频部将依托大公报大公网,充分发挥香港的区域优势,借助百年大公的品牌底蕴,倾力打造大公新媒体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