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印象06】母亲节特别策划 洋溢在电影里的母爱

本期介绍

从电视剧《猎鹰》之后,刘德华与叶德娴这对影视圈当中的“母子”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了。《法外情》是刘德华与叶德娴合作的第一部母子档的电影作品,电影采用回忆插叙的方式交代情节,主要以一名低级妓女被诬陷杀害富二代为主线,隐喻了当时社会贫富不均以及法与情的矛盾,让观众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与共鸣。

  叶德娴饰演的妓女母亲,在得知亲生儿子是自己的辩护律师时,心里五味的杂陈,但为了儿子的声誉,她决定放弃辩诉。这一刻,母爱的光辉超越了生命的价值。在面对步入上流社会的儿子,她在内心忍受这种想念又不能相认的煎熬,身份的卑微是横在她与儿子之间的一条鸿沟天堑,但为了儿子的未来,只能将这种感情深深的埋在心底。也许,是母爱的伟大,才让上天为了让他们短暂相聚,而导演了这场戏。

  人生如戏,电影也是人生的一种影射,或许,母爱本来就是这样的无私,做子女的是无法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感情,就像在孩童时代是无法体会为人父母的艰辛一样,只有长大了,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电影《地久天长》是根据香港青年作家子鹜的真人事迹改编的 ,讲述的是一个患有先天性血友病的青年作家,在母亲的陪伴下与病魔抗争的故事。短短二十年的时间,母亲与他一起面对病魔的煎熬,教导他乐观的人生态度,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直到有一天,小富被告知感染了艾滋,这种几乎接近死亡的宣判让他彻底的崩溃了。原来,希望脆弱的像气球一样很容易被现实的棱角扎破,看着自暴自弃的儿子,母亲的心在滴血。

  面对病情越来越重的儿子,张艾嘉饰演的母亲从来没有气馁,而是用乐观的宽容的态度一直鼓励着儿子,陪他走到最后。

  鲁迅说过,母爱是伟大的。天底下没有一个母亲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母亲是我们的保护伞;长大了,母亲是我们的人生导师;等到老了,母亲是那割舍不断的思念。时间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母亲对我们永恒的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曾是这一代人,儿时的主旋律。简单的歌词配上朗朗上口的音律,却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情厚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走来的人,相信大多数还能想起记忆里的那一次集体挥泪。这部经典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在上映之后就轰动了两岸三地,在许多人记忆里都是一枚重量级的催泪弹。

  影片改编自台湾民间故事《疯女十八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母子相认的圆满结局,是对当时门当户对这种封建观念的一种控诉。影片中的单身妈妈为了儿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付出了难于常人几倍的努力。但是上天又开了一次玩笑,年轻的妈妈为了让儿子有更好的未来,做出了莫大的牺牲。

  杨贵媚饰演的单亲母亲,用她精湛的演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儿子的不舍之情。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拆散一对骨肉亲情,影片用血淋淋的现实让我们明白了母爱的伟大。

  在大家还沉浸于影片所带来的感动时,有着“第一苦情戏导演”之称的陈朱煌,又向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市场投出了第二颗催泪弹。在这部堪称《妈妈》续集的电影中,导演用更加残酷的方式来考验母爱的无私,狄莺饰演的金枝在面对孩子的极端反对时,又一次用母爱的圣洁感染了观众。

  生活对金枝太残酷了,可是残酷下的金枝焕发出的母性光彩无不让人肃然起敬。两任丈夫的离去让这个瘦弱的背影显得更加消瘦,面对厄运,她没有退缩,顽强的与命运作斗争,在残酷生活下所表现出来的人间真情更突出,异乎寻常的继母爱让这部影片充满了泪点。

  如果世间的感情都有味道的话,我想母爱是五味俱全的。在电影的后半段,不知多少人被小鱼的作文所感动,虽然简短,但句句都透露着真情。

  • #
  • #
大公网视频部简介

   大公网视频部隶属于大公报大公网,是大公网旗下的一个支持性部门,主要负责对外视频新闻采编、原创节目制作、演播室录制等功能,在大公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制作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线。旗下视频节目包括《一带一路大公谈》、《春山谈话》、《港影印象》、《大公访谈》、《育言》、《国医》、《芬享荟》,音频栏目《晚安香港》、《5分钟读大公报》、《风口》、《不一定》。

   视频部在百年大公的历史上属于一个新兴的力量,主创人员由一群80、90后组成,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在新媒体全球化的语境下,视频部将依托大公报大公网,充分发挥香港的区域优势,借助百年大公的品牌底蕴,倾力打造大公新媒体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