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好朋友,而“巴铁”也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友好关系的标志词。在去年APEC期间,习近平更是公开表示巴国是“铁杆朋友”,中巴之间的友谊为何如此深厚?大公网评论员木春山近日对话巴基斯坦驻华参赞泽米尔·阿万,一起来看看“巴铁”是怎样炼成的。
木春山: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大公网的《春山谈话》节目,我们是木春山。今天带来的是有关巴基斯坦和中国关系的话题。我们知道巴基斯坦被大家称为“巴铁”,“巴铁”究竟是怎么炼成的?我们今天就请到一位巴基斯坦客人和大家一块聊天。欢迎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参赞阿万先生,跟我们大家打个招呼吧!
阿万:谢谢!大家好,你们好!
木春山:我知道您在中国待的时间非常之长,可能比我们很多“80后”的年纪都长,所以您对中国这么了解。今天把您请来,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来了解一下,巴基斯坦人到底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我们知道4月份,习近平主席要去访问巴基斯坦。但是,我们知道大概几个月之前这个访问是取消的,所以想请您介绍一下这个情况是什么样。
阿万:中国跟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密切,去年习主席也计划要去巴基斯坦,那时候正好巴基斯坦内部,政府跟反对党有一点矛盾,反对党那个时候开始游行,那样的情况不合适友好国家的领导访问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外交部门同意习主席的访问要推迟一点。
木春山:推迟到4月?
阿万:对!
木春山:也就是说现在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一个时候?
阿万:现在是比较合适的一个机会。
木春山:现在反对党有没有任何像之前一样的反对?
阿万:没有。
木春山:所以这个时机是比较好的?
阿万:对!是的。
木春山:我们知道这次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访问,因为这是他当选国家主席之后,首次对巴基斯坦进行的访问,那么肯定要访问的是伊斯兰堡,它是首都;然后两国之间要签很多的协议,您是怎么看待中巴两国的友谊,在习近平主席上台之后这样一个发展?
阿万:巴基斯坦跟中国的关系一直是非常好的,我们是“全天候”的朋友,特别两个国家的领导互相访问的时候,有很多协议要签。这次也是一样的,跟以前完全一样,习主席在巴基斯坦的时候,肯定很多协议要签,具体我们正在准备。
木春山:刚才也提到我们两国友谊是全天候的友谊。
阿万:全天候的友谊。
木春山:全天候的友谊可能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但是肯定老一辈的人知道,因为我们的友谊是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所以想请您介绍一下,这个全天候的友谊您认为是包括哪些方面,全在什么地方?
阿万:其实,我们巴基斯坦跟中国的来往很有历史的。表面上来说,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3个月以后,巴基斯坦政府安排了一个高级代表团访华,就是1950年1月4日来了一个巴基斯坦高级代表团,就开始正式互相交流,大概一年时间内,我们就建交了,办了一个大使馆。1951年5月20日我们就成立了外交关系,大使馆就建好了。其实我们交往的历史更悠久,以前有中国的一个和尚玄奘他去过巴基斯坦,而且他学佛,从巴基斯坦学了之后再回到中国来再传教。《西游记》这本书写了玄奘去了印度,因为那个时候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个国家,那时候巴基斯坦还没有成立,里面写的那些城市大部分都在巴基斯坦。
木春山:这个很多中国人可能不了解。
阿万:不了解,特别他上的佛教大学离我的老家很近。可以说他学佛教,是在我的老家那个地方学的佛教,后来回到中国宣传。我们两个国家的历史上很悠久。加上我们建交以后,互相非常支持,在国际问题上、在国内问题上、在地区问题上,比如说巴基斯坦最大的问题是克什米尔问题,那中国一直支持巴基斯坦。中国内地有什么问题?新疆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我们非常支持。除了这些以外,世界的比如叙利亚问题、利比亚问题、乌克兰问题,我们两个国家有一致的看法,互相支持。很多次我们在联合国开会,有什么活动,两个国家预先商量好,有一致的看法。反正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支持,不但是国际问题上、地方的问题上,还有互相经济、贸易、科技各方面都是互相支持的。
木春山:这也就是像我刚才问您的,全天候的友谊包括了这么多问题,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
阿万:是的,一切都包括。
木春山:一切都包括,甚至军事?
阿万:我们一般认为铁哥们,我们是自己人。“巴铁”就是自己人的意思。
木春山:刚才您提到“巴铁”,我之前也问过您,您应该是来中国非常久,不是第一次在中国听到这个称呼了吧?
阿万:是的,那个时候我们大部分都是讲铁哥们,最近讲“巴铁”。“巴铁”,我感觉90后,他们发明的一个语言,因为网络上“巴铁”比较普遍,以前我在80年代来中国,那个时候网络还没有这么普及,那个时候我们只是叫铁哥们,现在“巴铁”更普遍了。
木春山:平时你和中国官员接触的时候——这可能算是一个小故事——平时您和中国官员接触的时候,对方会不会叫你铁哥们,“巴铁”?
阿万:是的!经常有。
木春山:说明两国的关系非常好,您跟他们个人关系应该非常好?
阿万:是的。
木春山:那你觉得这个铁,就像您刚才说的,这个铁体现在我们两国之间的互相支持呢?还是说我们之间有一种共同对外的感觉呢?您觉得是什么地方?
阿万:巴中友谊!我们两个国家的领导怎么称呼呢?好多次我们说到两个革命的友谊,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比海还要深,比铁还要强,比蜂蜜还要甜。这就是我们之间非常非常密切的关系。
木春山:这种刚才您说的四个比,比什么高,比什么铁,这个是毛泽东时代流传下来的吧?
阿万:是的。
木春山:那确实是很有历史感。
阿万:对。
木春山:刚才您也提到了,我们之间在政府方面,交流互相支持,合作非常多,因为我知道您是经济技术参赞。
阿万:技术、科技。
木春山:科技参赞,对经济,对科技肯定也非常多的了解?
阿万:是的。
木春山:所以想请您介绍一下,我们两国在科技、经济方面的合作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阿万:我是代表巴基斯坦的科技部,我负责科技交流关系,1976年5月30日我们第一次签了一个合同,科技交流。
木春山:记的很清楚。
阿万:对。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我们交流很深,很广泛,包括农业、卫生、医疗,反正科技的每一个方面我们都有合作交流。这个交流的方式比较多。一方面中国政府培养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大家现在有1万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在中国。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些教授互相访问、互相来往。还有博士跟硕士生蛮多的。除了这个以外,又共同搞一些论坛、科研,还有建立了一些实验室。反正我们科技方面交流越来越广泛。
木春山:您说有1万多留学生在中国?
阿万:对。
木春山:那大概中国有多少留学生在巴基斯坦学习?
阿万:以前中国留学生到巴基斯坦多一点,最近在巴基斯坦国内有一点不太安全,不太稳定,中国学生去巴基斯坦的越来越少了。
木春山:那这个未来您肯定也是希望它往上升的?
阿万:对!是的。
木春山:这个可能也需要两国的教育部门,两国的科技部门共同的协作。
阿万:是。
木春山:非常感谢阿万先生和我们一起来聊了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的问题,特别是谈到了“巴铁”这个铁是怎么炼成的,感谢阿万先生,感谢网友。
与老外畅聊“轻政治”
告诉你不一样的世界
嘉宾
泽米尔·阿万
巴基斯坦驻华参赞。
主持人
木春山
大公网评论员,国际政经观察人士,专栏作者。
出品人:林学飞
总监制:王文韬
总策划 : 木春山
监制 : 陈国栋
编导 : 王田田
主持 : 木春山
摄像 : 冯昊
后期 : 冯昊
摄影 : 张文杰
配音 : 匡心语
文字 : 许楠
编辑 : 常晓宇 严雪